昌乐县鄌郚镇:推行矛调和弦工作法 化解群众信访燃眉急
一双勤劳的手造就一把吉他,一个传统产业撑起一座城镇,这就是吉他小镇 —— 昌乐县鄌郚镇。近年来,鄌郚镇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农村地区信访矛盾特点,探索推行矛调“和弦”工作法,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就地化解,全镇信访案件调解成功率不断提高,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先后获得市级信访工作“三无”镇、信访工作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聚焦关键要素,凝聚“和”力打牢基础
“和”意在通过说和调解,达到和和气气、和谐共生的良好社会生态。“和”通“合”,“合则强,孤则弱”,和合需要聚焦信访打基础,和合才能成人之美解民忧。
一是场所“合”力。围绕信访矛调中心规范运行和平台建设要求,将信访、综治、司法、公安、法庭、禁毒、12345热线等部门整合,在全镇规范设置综合协调室、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咨询室、网格化管理办公室、群众接待大厅和综合信息平台四室一厅一平台,推动成为受理辖区群众反映利益诉求、解决信访矛盾纠纷的主窗口、主平台、主阵地。
二是人员“合”力。镇“一站式”信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4名,由党委副书记担任主任、政法委员担任副主任,保障矛调中心高效运行;在26个行政村成立以“五老”群体为主的村级信访矛调委员会,村法律顾问和包联政法干警共同参与,建立工作台账,摸清矛盾底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三是制度“合”力。全镇100余名机关干部落实包村制度,周一参加例会,周六遍访民意,通过遍访辖区居民听民情、解民忧,及时建立台账,就地开展调解;镇信访矛调中心强化考核,将信访矛盾化解工作作为单独指标,纳入各站所和社区月度考核内容,实现有效激励;镇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全程介入镇村两级信访矛调工作,对办理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过程中存在推诿、扯皮的单位和干部予以约谈和通报。
四是接访“合”力。严格落实科级干部公开接访制度,在微信公众号和信访矛调中心提前公示每月接访安排,接访干部全天坐班接访,按照“谁接访、谁负责、谁办结”的原则,对接待的来访案件严查快办,跟踪督办,及时反馈,防止久拖不决;深入践行“浦江”经验,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走到群众身边、敢于钻“矛盾窝”、乐于啃“硬骨头”。在耕地图斑整治过程中,某群众因对政策不理解产生矛盾,接访干部为此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贴心攀谈、解释政策,最终仅用了2个小时便取得群众理解,群众表示“只有脚上有泥水、头上有汗水的领导干部才能真正走进百姓内心”,对干部的工作作风竖起大拇指。
强化多级联动,“弦”指共弹化解矛盾
“弦”代表信访、司法、公安、法庭等职能站所,十根手指代表鄌郚镇十个社区,琴弦与手指既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在弹拨之间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
一是做实源头微调。坚持触角下移,坚持面谈对接,力争解开心结,通过情绪疏导、政策解释、法治宣传等方式,现场处理问题,推动大量邻里小纠纷、家庭小矛盾在萌芽状态妥善化解。对不能当面解决的予以登记,纳入村级矛调室议事日程推动解决。
二是用好村级众调。村级调委会根据议事日程,组织包村干部、法律顾问、包联政法干警进行调解,通过说事拉理、人民调解等方式让群众疏解怨气,有效发挥村级第一道防线作用。对因积怨较深一时难以化解的,由社区每周汇总上报至镇矛调中心,同时就此类问题开展针对性排查化解。
三是融通镇级共调。对排查的各类矛盾纠纷,突出社区主体责任,发挥站所专业优势,由镇“一站式”信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站所社区进行分类会商,与双方当事人会面协商,形成一事一策、一人一法的调解方案。对调解无果的,由镇党委依托镇信访矛调中心进行专题调度,分析明确难点堵点,精确研判突破方向,成立针对性专班进一步调解;对多次调解失败的则上报县联合接访中心接访调处。今年以来,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以上。
四是闭环常态运行。为确保群众的期盼“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建立闭环运行机制,对未及时完成化解的矛盾问题定期催办、回访销号、分类归档和经验总结,让每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过程形成闭环。2023年,对案件评议监督12次,回访群众2200余人次,总结经验68条。